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力齐发”打造阳光高效交易平台

【信息时间:2023/2/6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总书记曾说过“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生动诠释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条件。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2020年以来,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招标投标一级指标,秉承“利企、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和“依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以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四力”齐发,打造了阳光高效交易平台。在连续两年省评中位居第二方阵,全市第2名和第1名。

一、围绕“流程最优”,全力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202010月,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体搬迁至新县市民之家,配齐了全新办公设施设备,投资200余万元,配套完整了“不见面开标系统”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升级了机房和评标室、监控室设备系统,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认证。一是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2020年以来,中心根据省市要求,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投标企业勿需到交易中心现场,企业居家在网上就可完成开标、标书解密、咨询澄清。“不见面”开标在大大降低投标人交易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人员集聚风险,极大提高了交易工作效率。2022年以来,全县196个政府采购项目、77个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实行了不见面开标,不见面开标率达100%

二是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鼓励招标人结合项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专家抽取专业,扩大抽取范围。中心先后与安徽省宿州市、驻马店市汝南县、上蔡县、南召淅川县以及信阳市各县交易中心开展合作。评标专家到居住地交易中心即可参加评标,减少了来回跑路,避免了跨区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同时,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解决了专业评审专家数量不足等问题。自8月份全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以来,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7宗(次),其中主场50宗(次)、副场77宗(次)。三是率先启用评标变声语音通话系统。通过评标室配套变声语音通话系统,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有疑问,可通过变声语音通话系统和交易业务系统进行澄清。四是不断完善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持续完善电子招投标系统功能。代理机构可以在线完成招标意向发布、招标公告、公告变更、招标文件、结果公示、结果公告、中标通知书发放、保证金退还、合同签订等业务全流程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电子化率达100%。投标企业可实现居家免费在线获取招标文件、申请电子保函、提交投标文件、参加开标会议并进行投标文件解密等,极大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2022年以来,已为44家代理机构,在线办理交易业务1000余次,极大节省了代理机构的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

二、围绕“机制最活”,聚力强化招投标监管。

开展招投标监管是招投标活动的重要一环,离不开有力高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新县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先后组织召开工作专班成员会议7次,研究推动指标持续优化提升。制定了《新县招标投标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交易中心和各行业监管部门责任任务,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等主要成员单位思想高度统一,分别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工作意见,强化了日常监管。二是强化评标专家日常管理。严格落实“一标一评”评价工作机制,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近年来,先后聘请外地专家举办“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业务技能培训暨警示教育6期,通过集中培训,推进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提升了评审专家业务技能,提高了评审专家综合素质。三是推进智慧监管。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模型,积极推行交易智慧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清查标书雷同性,有效打击招标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至目前,交易平台系统发现一起两家投标企业标书雷同性一致,中心已函告相关监督部门,已得到及时处理。四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取消招标投标事前备案环节,通过河南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上传电子版招标文件及澄清修改,招标文件及澄清修改不再办理事前备案手续,由县发改委(公管办)、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等行业监管部门依职责强化招标投标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由县发改委(公管办)牵头,县交易中心配合,召集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行业监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别制定了行业监管实施方案,明晰监管内容、抽查体系及方式和结果公开渠道。各行业监管部门分别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明确抽查事项、抽查比例等内容。实现抽查比例不低于10%,抽查检查结果通过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同步归集至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全覆盖、常态化。

三、围绕“效率最高”,强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在招投标活动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要体现在“减审批、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方面。一是招投标成本进一步降低。我县2022年度共推广应用电子保函138笔,减少投标企业现金流1746.8万元。工程项目保证金退还压缩至0.71天以内,推进信用承诺降低履约保证金比例并及时退还。二是率先推行信用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在工程项目招标公告中明确信用良好的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可以使用信用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或电子保函参与投标。止目前,中小企业使用信用承诺函参与投标75笔,节约招标投标保证金现金流1178.5万元。三是推行招标意向公开。率先在省内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意向向社会公开,县公管办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广泛宣传发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意向项目库,确保重点项目应入进入;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社会各界发布招标意向公告;县公管办对不按要求发布招标意向单位给予警示提醒。通过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意向公开,提高了建设工程招标透明度,方便了供应商提前了解招标投标项目信息,保障了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购活动。四是质疑投诉进一步便捷。建立了质疑投诉模块,多渠道公布了投诉方式和投诉流程,探索了在线受理投诉,强化了投诉按时办结率部门考核。2022年以来,我县招投标领域无一起投诉案件发生。

四、围绕“服务最好”,倾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

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全市“三服务”活动的开展,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就是营商环境”的理念,转作风,提能力,强服务,倾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一是健全服务工作机制。先后建立健全了一日办结、首问负责、容缺受理、投诉办理、延时服务和帮办代办等服务工作机制,推行网上“一表通办”。二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心党员干部带头查找廉政风险点,晒承诺,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在交易平台醒目位置制作廉政文化长廊长期警示警醒。聘请10名招投标社会监督员参与招标项目监督,在每个重大项目开标前精心组织开展专题警示教育。三是探索实践“双异”助力阳光交易。“双异”即由异地交易中心抽取评委专家,评标采取“远程异地”方式,打破了专家抽取和专家评审的地域局限性促进了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止目前,利用“双异”已开展项目9宗(次)。四是推行招投标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新县积极探索招投标帮办代办新服务,为招标代理方提供现场帮办代办服务,解决了招标代理因疫情等原因无法现场参加招投标的问题,中心陆续推出了“标前服务”、“延时服务”等新服务,先后培育3名政治性强、业务熟练的帮办代办员,无偿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招投标帮办代办服务不仅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还提升了“疫情防控+公共资源交易”水平,让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打造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阳光交易平台。